为提升我校量子信息和相关方向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力度,太阳集团tyc5997近期分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研究员、东南大学薛鹏教授和北京大学何琼毅研究员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并作了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我校量子信息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6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研究员作了题为“量子相干性和量子模拟”的学术报告。范老师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量子相干性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以及量子相干态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计量学中的典型应用,重点介绍了他所领导的课题组近年来在量子相干性刻画和度量、量子相干性与熵不确定关系、金刚石色心系统中的量子态相干性实验测量和量子相干性在多体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报告结束后,范老师还耐心地解答了超导量子计算、“墨子号”卫星等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并就研究生如何确定有意义的课题给出了建议。整个报告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起了师生广泛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6月16日下午,东南大学薛鹏教授作了题为“宏观实在论与LG不等式”的学术报告。薛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量子行走的研究现状,指出量子行走提供了普适的量子信息处理平台,接下来结合量子力学中的EPR佯谬和“薛定谔猫”问题回顾了Leggett-Garg不等式的提出背景及其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实验中利用周期性量子行走实现对单量子比特的广义测量和在三能级体系中实现对Leggett-Garg不等式的实验验证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薛老师还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同时介绍了课题组目前的实验平台情况、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以及东南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特色。
6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何琼毅研究员作了题为“多体量子导引关联与量子保密通信”的学术报告。在简要回顾量子导引的概念及其与贝尔非定域性、量子纠缠和量子失谐关系的基础上,何老师重点介绍了如何将量子导引扩展到多体量子系统,并由此给出多体量子导引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课题组与实验合作实现连续变量高斯光场网络的两模式到八模式量子导引和真正三模式纠缠的研究工作,以及如何给出多模高斯态量子导引的一类单配性约束关系和利用四模式高斯cluster态检验目前发现的四种类型单配性约束关系的实验工作。何老师的报告图文并茂、资料详实、讲解细致,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报告会后,三位专家分别与太阳集团tyc5997相关学科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研讨交流,大家受益匪浅。
范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北京大学毕业,1996年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2005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为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2篇NatureCommunications,9篇Phys. Rev.Lett./Phys. Rev. X,其它Phys.Rev.文章80余篇,一篇综述性论文发表在PhysicsReports上,论文被引用约3000次,h因子27。Scientific Reports编委。
薛鹏,东南大学物太阳集团tyc5997教授,博导。199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本校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郭光灿院士,2004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系、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物理系作为博士后从事量子信息的物理实现以及量子光学的基础研究工作,致力于利用量子行走实现量子信息处理平台的研究工作。
何琼毅,北京大学物太阳集团tyc5997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7年在吉林大学物太阳集团tyc5997获得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2008-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APD、DECRA基金项目,在斯威本科技大学原子光学与超快光谱中心工作,2011年12月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物太阳集团tyc5997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量子纠缠、量子压缩态等基础量子物理问题,以及量子信息中的相关应用研究。